能力白皮书 社工情报联防联控(邮件与终端场景)
能力白皮书
社工情报联防联控
邮件与终端场景
数世咨询
刘宸宇
2025年10月
  
前言
当前,网络安全威胁正以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加速演进,社会工程学攻击作为渗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常用手段,已成为国家、企业及个人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单一主体的防御模式已难以应对跨域、跨平台的协同攻击,构建“情报共享、多方联动、快速响应”的联防联控机制成为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社工情报联防联控能力白皮书》应运而生。本白皮书梳理了社会工程攻击的特征、路径与危害,重点围绕情报采集、风险分析、协同处置与能力建设等维度,提出以“情报采集与预警、情报清洗与画像构建、情报推送与联防联控”为步骤的联防联控框架。
报告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从技术工具、管理机制、政策理念等多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情报融合与行动协同,全面提升对社工攻击的预警、防御与反制能力。
报告旨在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安全厂商及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南,共同筑牢数字时代的防线。我们坚信,唯有通过持续创新、紧密协作与生态共建,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网络安全战场上占据先机,实现可持续、可信任的数字未来发展。
本报告聚焦社工情报联防联控在邮件与终端两个典型场景,后续还将撰写覆盖更多典型场景。
报告主笔分析师:刘宸宇
报告勘误与联系:liuchenyu@dwcon.cn
概念描述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
社会工程学是一种通过心理操纵和欺骗手段,诱导目标人员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特定操作的非技术性攻击方法。它利用人类心理弱点(如信任、好奇心、贪婪等),通过伪装、钓鱼等方式获取机密信息或系统访问权限,而非直接利用技术漏洞。
威胁情报(Threat Intelligence)
威胁情报是基于证据的知识体系,包含上下文、机制、指标、影响和可操作建议,用于识别、分析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其核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内外部威胁数据(如攻击源、漏洞、恶意行为等),为组织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社工情报(Social Engineering Intelligence)
社工情报是社会工程学与威胁情报的结合体,专注于分析和应对通过社会工程手段实施的威胁。它通过收集、评估与社交欺骗相关的信息(如钓鱼邮件、伪装身份、心理操纵模式),生成可行动的情报,帮助组织识别和防范针对人性的攻击。例如,结合威胁情报平台分析钓鱼攻击的源头、手法及目标,并利用大数据与综合安全分析等能力溯源攻击者身份。
联防联控
“联防联控”指多主体协同防御机制,通过信息共享、技术联动和资源整合,实现对安全威胁的联合监测、预警与响应。其核心是通过跨部门、跨组织甚至跨行业的协作,形成“一点发现、全网响应”的协同防御体系。
典型场景
钓鱼邮件场景
钓鱼邮件是最典型的社会工程学攻击场景,如鱼叉式钓鱼、钓鲸攻击以及极具针对性与潜伏性的APT钓鱼邮件攻击。该场景中的社工情报联防联控,主要是将钓鱼社工攻击用到的发件域名、话术模式、恶意IP、邮件附件等转化为可共享的威胁指标(IoC),纳入联防联控平台的情报库,供行业或机构其他成员跟进拦截。
终端安全场景
当钓鱼邮件场景进一步外延与扩大,就是社工情报在终端安全场景中的应用。例如,攻击者伪装成机构内部人员,利用已经泄露的内部通讯录、职位信息冒充同事,向终端发送恶意文件或请求管理员权限;或是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诱导,通过社交平台收集受害者兴趣、工作信息,构造“业务合作”或“安全通报”诱骗受害者在终端上执行恶意文件或恶意脚本。该场景中的社工情报联防联控,需要利用EDR等终端安全工具来实现。将失陷终端上的社工方式、传播路径、恶意载荷等形成威胁指标(IoC)并同步给其他终端,进而实现联防联控。
基本步骤
- 情报采集,同步上传 
通过邮件安全网关、邮件安全客户端或终端安全系统,持续自动抓取疑似的社会工程学攻击情报,进行初步结构化后同步上传至联防联控平台。
- 情报清洗,画像构建 
通过正则、自然语言处理抽取 姓名、手机号、邮箱、职务、组织 等属性,并与技术情报(IP、Hash、URL)关联,形成 “人物‑资产‑攻击手法” 的攻击者三元画像。之后基于安全知识图谱,将社工情报映射到攻击者画像,标记 攻击偏好、常用钓鱼模板、目标行业等关键标识。

- 情报推送,联防联控 
联防联控平台通过统一的 情报接口(STIX/TAXII),将社工画像推送给安全邮件网关、终端防护系统、防火墙、SOC等安全设备。安全邮件网关、终端防护系统(如EDR)在收到 社工情报后,立刻基于情报自动封禁对应钓鱼域名、阻断恶意文件执行,如有必要,启动行为审计,记录用户点击、文件打开路径等信息,以供 SOC 的后续进一步关联分析。
核心能力
社工情报应具备高实时性
可疑的社工攻击行为转化为情报IoC,要具备较高的实时性。经过调研,一般认为这一过程应在3分钟以内完成。可以基于经过最佳实践的脚本,结合AI大模型做初步筛选,辅以有经验的安全专家,进行综合研判。
例如灵云数科的社工情报研判方案,首先利用千问大模型进行告警解读,辅助对威胁进行分类打标签,判断邮件属于钓鱼类/营销类/诈骗类/其他威胁,之后用bert小模型进行垂直检测,用提取的特征向量,与样本进行比对,当大于某个阈值时,即可判定为钓鱼。
联防联控应具备高联动性
联防联控是由传统单点防御转向团队协作的防护模式,通过共享威胁信息、统一调度资源、协同处置事件,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效率。尤其适用于政府、金融、能源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强调“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组织机构。
因此,联防联控平台的高联动性首先具备较大跨度,例如跨重要行业(能源、金融、教育、交通)、跨主要地域(北上广深GDP靠前的)、跨主流产品(邮件-终端)。
其次联动应当覆盖多部门协同,如人事、法务、IT 必须共享内部组织信息(如员工岗位、通讯录),否则情报难以匹配,并有配套的安全教育闭环,每一次社工情报触发的告警,都应同步推送安全培训(钓鱼案例、防范要点),形成“技术-人-管理”三层防御机制。
最后,联防联控应支持自动化阻断。当社工情报下发至安全邮件网关、终端防护系统时,以自动化方式实现“发现-阻断-处置” 的完整闭环,避免人工响应导致延迟。
实战化应用应具备高权威性
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指导理念“三化六防”,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于2019年提出,旨在构建国家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其中重要的一“防”即是联防联控——“通过多方协作与情报共享,提升整体应对能力”。核心关键就是要建立情报共享机制:建立国家、行业、区域级威胁情报平台,推动公安、企事业单位、关基运营者之间的实时情报交换,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协同的预警体系。
通过情报分析攻击者特征、攻击路径及漏洞信息,快速定位威胁并协调处置,避免孤立防御的盲区。基于这样的机制,结合每年组织的各级实网攻防演练,行业用户就可以利用情报模拟高级攻击链,检验联防联控流程的有效性,以便在APT攻击防护等真正实战化的应用场景中,提升整体防御韧性。
据本次调研,某金融机构在 2025 年的攻防演练中,攻击者通过社工库获取内部员工手机号并发送定制钓鱼短信。平台实时匹配到泄露手机号对应的社工情报,自动在终端防护系统上生成 高危预警并阻断短信链接,SOC 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流程,相关部门在 5 分钟内完成用户教育,未出现实际泄露,攻击成功率从 80% 降至 <5%。
目前已有多个关基行业用户建立了类似的社工情报联防联控机制,如XXX银行、XXX集团、XXX公司,针对该领域也已有行业头部厂商在供给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如网空防务、灵云数科、安芯网盾、盛邦安全等。
未来展望
智能化情报共享与协同响应
未来联防联控机制将更依赖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跨区域、跨层级的实时情报交换与动态响应。通过构建标准化威胁情报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如钓鱼邮件特征、虚假账号行为模式),利用机器学习预测攻击路径,并自动触发协同处置流程。例如,通过AI分析社交工程攻击的TTPs(战术、技术与程序),快速生成预警并分发至关联单位,缩短响应时间。
动态欺骗防御与主动诱捕
联防联控体系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通过部署跨机构的动态诱捕系统(如高交互蜜罐、伪装情报节点),实时收集攻击者TTPs(战术、技术与程序)并自动同步至联防网络。结合AI行为分析,可快速生成针对性反制策略(如反向渗透攻击基础设施),形成“诱敌-分析-围剿”的闭环防御链,尤其适用于应对APT组织的长期社工渗透。
社会公众参与与意识赋能
社会公众将成为联防联控体系的重要节点,通过“全民反恐”模式的延伸,推动企业、个人主动上报可疑信息(如钓鱼链接、虚假招聘)。政府及机构将通过模拟演练、教育培训(如钓鱼邮件测试)提升公众辨识能力,并利用轻量化工具(如移动端举报平台)降低参与门槛。此外,隐私保护技术(如差分隐私)将平衡情报收集与个人权益,增强协作信任度。
Reference
[1] 公安部 .《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安网〔2020〕1960 号 [EB/OL].http://www.djbh.net/webdev/web/
PolicyStandardsAction.do?p=getGlgf&id=8a81825674296d1301749054f4380020,2020-09-15.
[2] 郭启全 . 网络安全法网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培训教程 :2018 版 [M]. 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3] 周佑源 柳少凯.《以“三化六防”措施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智能科技2022年第10期.
[4] Q/BOC 8001—2021中 国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 网上银行服务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