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排查新手段 “非扫描模式” 改变 “两高一弱” 漏洞排查手段单一化局面

新闻
25天前

PART 01 现状与问题

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对抗的激烈程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呈现常态化、组织化、智能化等特点,其破坏性直接影响现实世界。网络攻击通常都是利用漏洞展开,因此快速发现和定位漏洞风险,避免漏洞风险暴露,让攻击者有可乘之机,是网络安全运营中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各级网络安全监/主管机构和各级运营者都异常重视漏洞排查工作,漏洞排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专项化工作。

  • 合规驱动:以“两高一弱”为代表的合规漏洞清单为驱动力。“两高一弱”是指高危漏洞、高危端口和弱口令,是困扰网络安全的一项顽瘴痼疾,广泛存在且容易被攻击者利用。相关政策要求各级组织及时发现并消除网络和信息系统“两高一弱”问题,实现问题清零。部分行业还有勒索软件漏洞、APT漏洞等专项排查行动。

  • 情报驱动:以漏洞情报或威胁情报为驱动力。在对漏洞情报或威胁情报研判的基础上,根据运营者资产和安全管理的特点,综合考虑风险优先级排布,形成排查任务,具备动态和及时性的特点。

漏洞排查、整改和上报工作的常态化,在与考核相挂钩的情况下,给运营者带来巨大的压力。

当前,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是主要排查手段。实际上,漏洞排查往往需要在整个网络空间内,内外网不同的场景下展开。同时由于漏洞和排查对象的多样性,使得单一化的漏洞扫描手段难以满足漏洞排查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 扫描工具种类和数量受限:排查漏洞和资产往往是多样性的,如系统漏洞、数据库漏洞、开源组件漏洞、docker漏洞、自研应用系统漏洞等等,一种扫描技术难以覆盖,需要有不同类型的扫描工具来排查。同时覆盖的网络空间较大,资产数量较多,为满足时效性要求,往往需要多个扫描工具并发进行排查。而多种类、多数量的扫描工具往往给运营者带来较大的采购和维护成本。

  • 扫描工具的扫描技术受限:扫描工具的扫描插件往往只能覆盖排查清单中的部分漏洞,导致有些漏洞无法进行排查;扫描工具的扫描插件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情报驱动型的排查,难以满足时效性要求;国外扫描工具无法扫描国内产品漏洞。

可以看到,漏洞排查既需要考虑合规和安全性要求,又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且涉及到部门间的协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应为这项常态化的工作,建立从长效性机制。

PART 02 “关联分析”漏洞排查解决方案


摄星科技“关联分析”使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关联漏洞和资产指纹特征,进行风险定位。由于不涉及到扫描技术,避免了扫描工具种类和数量受限、扫描工具的扫描技术受限等问题。从而达到快速、全面、低成本进行漏洞排查的目的。使用关联分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覆盖网络空间的资产和漏洞数据:当前,绝大部分运营者通过对接CMDB、主机安全、漏洞扫描、资产测绘等工具和系统汇聚了较全面、较新的资产和漏洞数据,使得在一个平台上展开整个网络空间的漏洞排查成为可能;

  • 高质量的漏洞和资产特征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形成XVD+和CPE+的漏洞和资产指纹特征库,使得关联分析具备了必要的、关键条件。

在上述条件下,在平台的数据标准化、关联分析算法的支撑下,用户只需要如下三步就可以完成常态化的漏洞排查工作:

1747791218910723.png

01 建立关联分析任务

可通过导入监/主管机构下发的漏洞排查清单建立关联分析任务,也可以通过在漏洞库中选择漏洞来建立关联分析任务。支持建立多个排查任务,并进行标签化管理。也可选择是否联动漏洞红名单功能,进行自动化的通知和优先级处理。

  • 导入漏洞排查清单文件建立关联分析任务

1747791246114870.png


  • 通过漏洞标签、漏洞名称、漏洞编号查询后,选择漏洞建立关联分析任务

1747791277463564.png

02 关联分析

建立关联分析任务并点击关联分析,平台依托XVD+和CPE+对清单内漏洞进行漏洞特征上下文的丰富,将漏洞清单内的漏洞与网络空间内的全部资产进行特征关联分析。

1747791311484964.png

03 查看报告

通过分析概要掌握本次关联分析的总体情况。通过下载报告进行上报模板的自动化报告导出,节约大量的报告整理和编写时间。平台已支持“两高一弱” R-R-2报告4模板。

1747791344446083.png

04 联动“漏洞红名单”功能

创建关联分析任务时,如果选择将清单中的漏洞加入漏洞红名单,平台自动将该漏洞清单添加到漏洞红名单中,关联分析完成后,自动进行通知,并自动派发关联分析结果中的漏洞,以优先级最高的方式进入漏洞管理流程中。极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1747791393240767.png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漏洞排查,能有效避免扫描技术的各类问题,对于提升排查的覆盖面、排查效率、上报效率、减少运营复杂度方面有极大的提升,是改变漏洞排查任务执行方式单一化局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应该与漏洞扫描技术互为补充,完善漏洞排查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