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AI 正在让网络犯罪流程更高效

新闻
1天前

1761293460261508.png

OpenAI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被网络犯罪分子系统性地武器化。这些威胁行为者正在利用包括 ChatGPT 在内的 AI 工具,提高恶意软件制作、钓鱼邮件生成、舆论操控以及情报监控等活动的效率与隐蔽性。

01

AI双刃剑:防御与滥用的界限

OpenAI 在报告中强调,AI 技术在网络安全防御领域带来了显著益处——它可以自动化处理告警、辅助威胁分析、加快安全响应,从而让人类专家专注于复杂研究任务。然而,与任何工具一样,AI 也具备被滥用的潜力——从入侵测试工具到漏洞扫描框架,若落入恶意行为者手中,同样可能成为攻击助力。

自 2024 年 2 月起,OpenAI 开始持续发布公共威胁报告并追踪威胁行为者对 AI 的使用情况。迄今,OpenAI 已成功中断超过 40 个涉及滥用行为的恶意网络,并在近期完成了对这些网络的系统分析,揭示出当前 AI 相关网络犯罪的四大趋势。

02

四大新趋势:AI正改变攻击者的作案模式

  • AI 深度嵌入犯罪流程  多个被封禁账户显示,攻击者正将 AI 模型整合进既有犯罪链条中。例如,一起被认为位于柬埔寨的有组织犯罪团伙,曾试图利用 ChatGPT 来“提升犯罪工作流的效率与准确性”。  相关账户还被发现用于生成远程访问木马(RAT)、凭证窃取程序、代码混淆与加密工具,以及用于打造恶意载荷的自动化脚本。

  • 多模型协同滥用  一些威胁组织会组合使用不同 AI 工具,以实现多层次攻击目的。报告提到,一个疑似来自俄罗斯的团体利用多种 AI 模型生成视频脚本和虚假内容,用于社交媒体散布宣传和舆论操控。  此外,多个中文语言账户也被封禁,这些账户试图使用 ChatGPT 生成钓鱼邮件或用于恶意调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行为可能与名为 UTA0388 的威胁团伙相关,该团伙长期针对台湾半导体行业、智库机构及美国学术界发动攻击。

  • AI 驱动的混淆与规避  一些来自柬埔寨、缅甸与尼日利亚的网络犯罪团伙已意识到 AI 输出可被检测,因此会指示模型移除潜在特征标记(如破折号“—”),以降低被识别的概率。  OpenAI 指出,这反映出攻击者正关注 AI 检测的公开讨论,并试图主动规避安全模型识别。

  • 国家级行为体介入  更令人担忧的是,AI 滥用已扩展至国家支持的网络活动。OpenAI 最近关闭了一批被认为与中国政府实体相关的账户,这些账户请求 ChatGPT 生成针对社交媒体监控系统的方案提案。  还有个别账户请求协助撰写可分析交通订票并比对警务数据的系统,用于追踪维吾尔族群体的出行动态;另一账户则试图识别一名批评中国政府的 X(原 Twitter)用户的资金来源。


03

AI 并未产生“全新攻击能力”

尽管 AI 的滥用已成为现实,但 OpenAI 指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现有 AI 模型能够帮助威胁行为者研发出真正“全新”的攻击手法。  也就是说,AI 尚不能直接生成前所未有的攻击战术或零日利用手段,其被滥用的方式仍以提升效率与规模为主。

OpenAI 在报告中总结道:

“我们观察到的攻击者,更多是在将 AI 嵌入旧有攻击模板中,以提升速度和自动化水平,而非获得前所未见的攻击能力。随着威胁环境演化,我们预计会看到更多‘对抗性适应’与创新,但我们也会持续构建防御者可用的 AI 工具,使 AI 造福整个社会,而非被滥用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