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Android 病毒:不仅传播木马,还传播短信窃取器与间谍软件

新闻
1天前

网络安全研究人员警告称,Android 恶意软件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过去主要被用于投递银行木马的 投放器(Dropper)应用,如今也开始用于分发更“轻量级”的恶意程序,如短信窃取器(SMS Stealer)和基础型间谍软件(Spyware)

1_副本.png

01

假冒政府和银行应用传播

荷兰移动安全公司 ThreatFabric 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这些投放器活动主要通过伪装成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政府或银行应用传播。  这一趋势的背后,与 Google 在部分市场(新加坡、泰国、巴西、印度)推行的新安全措施 有关。Google 正在通过试点项目阻止用户侧载(sideload)那些请求敏感权限(如短信访问、辅助功能)的可疑应用,而这些权限往往是 Android 恶意软件滥用的核心。

ThreatFabric 表示:

  • Google Play Protect 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定向试点项目)正在愈发有效,能在恶意应用运行前拦截风险。

  • 攻击者则试图“未雨绸缪”,通过把即使是最简单的恶意载荷也封装在投放器中,从而获得一个“保护外壳”,既能绕过当下的检测,也能在未来灵活替换和调整投递内容。

02

绕过检测的新战术

Google 的策略提高了门槛,但攻击者也在调整手法。如今的投放器会专门针对 Google 的试点项目进行设计,避免直接申请高风险权限,而是仅展示一个“无害的更新界面”,以便轻松绕过安全扫描。

但一旦用户点击“更新”按钮,投放器就会从外部服务器获取或解压真正的恶意载荷,随后再请求必要权限完成攻击。

ThreatFabric 指出:“尽管 Play Protect 在另一次扫描中可能会显示风险提示,但只要用户选择‘继续安装’,应用仍会被安装,恶意载荷仍会投递成功。这暴露了一个关键缺口:用户交互的选择,仍可能让投放器绕过 Google 的防护机制。”

03

RewardDropMiner 案例

一个典型的投放器工具是 RewardDropMiner。该工具曾经在传播间谍软件的同时,还暗藏一个可远程激活的 Monero 加密货币挖矿程序。不过,近期变种已去掉了挖矿功能。

1758010423614248.png

通过 RewardDropMiner 投放的部分恶意应用(目标均为印度用户)包括:

  • PM YOJANA 2025(包名:com.fluvdp.hrzmkgi)

  • RTO Challan(包名:com.epr.fnroyex)

  • SBI Online(包名:com.qmwownic.eqmff)

  • Axis Card(包名:com.tolqppj.yqmrlytfzrxa)

其他能躲避 Play Protect 或试点项目检测的投放器还包括:SecuriDropper、Zombinder、BrokewellDropper、HiddenCatDropper、TiramisuDropper

Google 在回应媒体时表示,目前尚未发现有利用这些手法的恶意应用通过 Play 商店传播,并强调 Play Protect 会自动扫描并拦截各类威胁。

Google 补充道:“对于这些恶意软件变种,Play Protect 已在本报告之前就具备防护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未在 Play 商店检测到包含这些恶意代码的应用。我们会持续增强防御,确保用户免受攻击者侵害。”

04

与 Facebook 恶意广告活动相呼应

与此同时,Bitdefender 实验室也警告称,一个新的恶意广告(malvertising)活动正在 Facebook 平台上投放虚假广告,向用户兜售所谓的“TradingView 安卓高级版免费应用”。实际上,该应用会投递一个经过改进的 Brokewell 银行木马,能够监控、控制并窃取受害者设备中的敏感数据。

1758010461871517.png

仅在2025年7月22日以来,就有不少于75条恶意广告在欧盟范围内投放,覆盖了数万用户。研究人员指出,这一 Android 攻击浪潮只是整个恶意广告行动的一部分。攻击者还利用 Facebook Ads 平台传播伪装成各种金融或加密货币应用的木马,专门针对 Windows 桌面用户 发动攻击。

Bitdefender 总结称:“这一行动显示了网络犯罪分子正在不断优化战术,以适应用户行为。通过假冒可信的交易工具,他们试图利用人们对加密应用和金融平台日益依赖的趋势来牟利。”

总结:Android 恶意软件的投递模式正在升级,从银行木马扩展到短信窃取器与间谍软件。虽然 Google 加强了防护,但投放器正成为攻击者的万能“载体”,其隐蔽性和灵活性令检测难度进一步上升。而与社交平台上的恶意广告相结合,移动端与桌面端用户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威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