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加剧的压力:CISO被要求对安全事件保持沉默

新闻
3天前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69%的 CISO 曾被雇主要求对安全事件保持沉默,而这一比例在两年前还是 42%。这意味着,信息安全负责人(CISO)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企业往往将声誉保护置于合规义务之上。

1757491733354029.png

01

趋势背后的原因

Bitdefender 的技术解决方案总监 Martin Zugec 表示,攻击者手法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了披露策略的转变。过去,传统勒索软件会加密数据,迫使受害方公开披露事件。但如今,更多攻击转向窃取数据而非制造破坏,事件对公众和客户的可见性降低。

即使使用加密,攻击范围往往也局限在后台基础设施。例如,RedCurl 黑客组织最近的一次攻击,专门针对虚拟化管理程序(hypervisors),而刻意避开可能影响终端用户的系统。这种做法降低了公众舆论压力,使企业更倾向于私下处理,进一步加剧了 CISO 在披露上的两难境地。

02

合规压力与风险

CISO 不仅面临企业内部的“沉默”要求,还要应对 GDPR、DORA、NIS2 等法规带来的披露义务。这些法规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公开网络安全事件,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其他处罚。

然而,现实中许多 CISO 被迫淡化或忽视合规要求。前CISO、现任 CyXcel 公司区域总监的 Bryan Marlatt 就透露,他曾因拒绝掩盖事实而辞职。他表示,前雇主要求他不要将某次业务邮件泄露事件告知审计委员会,甚至要求他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0-K 文件中“夸大”安全能力。面对 CIO 即将退休、不想“捅娄子”的理由,他选择离开:“对我而言,诚信比任何金钱更重要。”

03

其他CISO的亲身经历

《CSO》还采访了两名前 CISO,他们也都曾被要求“沉默”,并签署了保密协议。其中一人透露,在一家欧洲的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工作时,几乎每次股东大会或财报发布前,CISO 都被要求先通过 CIO,由其领导团队(尤其是 CFO)决定是否披露。最终结果常常是:事件被否认,不算网络攻击。

他举了几个案例:

  • 汽车研发数据外泄:500GB敏感数据被内部人员盗走并卖到暗网,但被定性为“数据被盗,不算黑客攻击”,未披露。

  • 超级管理员权限滥用:一名高级安全人员利用特权恐吓下属并窥探董事会成员账户,被归为“配置错误”。

  • 金融子公司黑客事件:约5000万欧元被黑客通过第三方漏洞转走,但因“不属于当地 EU 法律管辖”,未披露。

  • 管理员凭证被盗:安全团队建议重置 IAM,但因“没有造成直接损害”,被忽略。

  • 贿赂丑闻:某国际供应商向全球集团 CISO 及团队行贿,最终以“私下和解”处理,团队被要求保持沉默。

另一名前 CISO 则透露,他们发现某第三方网站开发商泄露了客户邮箱和姓名。尽管涉及客户隐私数据,企业却决定不披露,以避免影响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04

CISO的困境与风险

这些案例揭示了 CISO 的困境:他们既要对企业合规负责,又承受高层“保持沉默”的压力。很多人担心,揭露事实会毁掉职业生涯,因为缺乏真正的举报人保护机制。

一位受访者坦言:“在绩效考核时,我被告知如果想晋升,就要更多迎合公司,而不是坚持我的团队和标准。”最终,他选择离开。

Marlatt 也指出,如今外部调查、取证以及保险索赔变得普遍,使企业越来越难以掩盖严重的安全事件。但许多高管仍试图淡化影响,以保护企业声誉。

05

法律与监管视角

CM Law 律所合伙人 Caroline Morgan 强调:“内部保持沉默的压力确实存在,但法律上企业并不能通过隐瞒来逃避,只会让问题更糟。”  她指出,隐瞒事件可能导致:

  • 监管处罚:被认定为持续违规,罚款更高。

  • 品牌损害:客户信任下降,甚至面临诉讼。

  • 个人风险:CISO 或高管可能遭遇解雇、罚款,甚至刑事指控。

她举例称,Uber 前首席安全官 Joe Sullivan 就因掩盖 2016 年的数据泄露被判有罪,最终获缓刑。

06

如何应对?

Morgan 建议企业提前建立健全的事件响应机制,确保:

  • 透明的沟通框架

  • 针对伦理和合规的培训

  • 将商业部门与事件披露的决策权隔离

她强调:“及时报告是数据保护法律的核心。企业应将内部的沉默压力视为一种威胁,并在危机发生前建立缓解机制。”

总结:CISO 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夹缝中:一方面,他们被赋予了保护数据与合规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却越来越倾向于“以沉默换稳定”。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也可能让 CISO 自身面临职业与法律的双重风险。